中文 | English 登录 | 注册
位置: 首页 > 华晟资讯 >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 行业动态
 
人工智能城市下的城市运营新逻辑
时间:2020-12-11 来源:来自本站



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城市运营的目标虽然没有变化,但基于一系列新兴技术和方法,城市运营的方式、城市资源运作形式、三大要素价值的变现手段都延伸出新的想象空间。


人工智能浪潮之下,城市运营的最终目标仍然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增加城市财富,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然而在实现方法和路径、资源种类和利用方式、阶段性目标等方面,则面临新的挑战、要求,当然也意味着面临新的机遇。


2018年10月26日,在2018中国城市运营论坛上,华夏城市运营研究院和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城市白皮书》对“人工智能城市”进行了定义:人工智能城市(AI CITY) 是在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前提下,以城市科学、人工智能、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Systems,CPS)、系统工程理论为支撑, 在城市大脑统一管理下,在人类智慧空间、信息空间、物理空间三大空间支撑下, 综合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 现代通信、区块链、量子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实时感知、高效传输、 自主控制、自主学习、 智能决策、自组织协同、 自寻优进化、个性化定制八大特征的高度智能化城市。    


  
城市运营强调“市场主导”作用,城市运营商从城市发展的前期便开始参与或主导城市区域的产业策划和规划工作,在城市综合开发的全过程中,以市场化的手段对构成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载体的土地资源、产业资源与社会资本等资源进行整合。


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城市运营首先强调的是新型的城市合作开发关系,其次是新型的开发过程。因此,人工智能的发展虽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开发关系,但是对于这一开发过程则带来了极大的改善。这种推动主要体现在:


01提升城市运营理念的可操作性


可操作性主要反映的是人工智能及其他辅助性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城市运营过程的效率。例如,基于大数据的土地空间和价值分析能够极大的提高策划和规划工作的科学性,使得以往实现难度较大,或者仍然有较大改进空间的部分环节能够更加轻松、快捷、高效的实现。



城市运营是一个多环节、多层次、多次重复的长周期综合开发过程,无论是在城市开发前期进行的产业策划和规划工作,还是在产业运作过程中的产业需求分析、产业资源筛选,亦或是社会资本介入过程中涉及到的创业投资项目搜寻、效益评估等等,不仅需要微观、宏观两方面的大量的经济、土地、人口、交通、财务数据作为基础,也需要大量的符合实际的分析模型进行计算、分析、预测。这些工作,传统上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长时间的协调、配合,而在人工智能及其辅助性技术被逐渐引入后,将大大降低操作的难度,使得整个过程更加高效,进而使得城市运营理念更加具备操作性。



02提高城市运营理念的吸引力


城市运营理念的吸引力主要反映的是人工智能及其他辅助性技术能够更大程度上提升土地价值和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让多元主体获取更长期、更丰厚的收益,实现多方共赢。



城市运营过程复杂,所涉及到的开发资金需求更是少则几十亿元,多则上百亿。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外部压力增加的今天,多元利益相关者、投资方对于如此大规模资金的安全性、盈利性有着更加谨慎、现实的需求。


人工智能及其他辅助性技术的引入,不仅能够提升各环节的办公效率,信息传递效率和决策效率,缩短不必要的开发周期,提升资金利用率,减少资金成本,为城市运营商带来更加可期的收益水平,通过与导入的产业相结合,更能极大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03影响城市运营模式和机制


自2010年左右开始,国内以“城市运营”的名义进行的模糊实践逐渐出现并不断增多,部分地方政府寻求与具有大规模融资能力的房地产开发商合作,通过大规模的一级开发或成片二级开发推动新城新区建设。



林竹《城市运营——面向未来的城市供给侧变革》(2016)一书中,通过归纳苏州工业园区、康巴新城、广州亚运城等运营案例的经验和特点,总结了城市运营模式的五大模式特征。在人工智能时代,这五大模式特征虽然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但其实现方式和过程,则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市场主导,政企合作城市运营以市场为导向,充分整合市场资源,对目标区域进行策划、规划和整体运作以达到预定目标。城市运营商作为市场化组织,一面肩负社会责任,一面以市场需求为目标,努力承担促进城市健康发展、有序建设的任务。在法律许可的框架下,政府公共部门与社会资本通过授权特许经营的方式合作,发挥各自资源优势,为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提供服务。


在人工智能时代,这种市场主导、政企合作的模式仍将继续。但人工智能的应用仍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产生影响,主要体现在:优化政企对接的流程、地理数据资源支撑城市规划过程、产业数据资源助力企业转型升级、信息透明度增加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等。


产业集成,资源整合对多种资源进行有效拼接,对具备不同背景、能力、盈利模式、资源的机构进行有效整合,是城市运营内涵的模式。截至2019年末,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6%,国家城镇化战略全面推动了城乡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产业需求和市场机会。


从城市化发展的理论与一般规律来看,中国已经从以城市开发为特征的阶段逐步过渡到以城市运营为特征的阶段。而城市运营超越了单纯住宅二级开发或商业二级开发的房地产概念和运作模式,是一种强调人文价值、产业发展和城市资源的整合配置以及城镇总体功能平衡发展的模式。在业态上,涵盖了新城开发、城市商务办公、产业园区、休闲旅游、商业贸易等不同主题。因此,城市运营需要完成产业集成和资源整合。


在人工智能时代,城市运营产业集成、资源整合的运作模式虽然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集成产业的结构将要发生明显的变化,人工智能等技术不再是辅助性角色,而将成为各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同时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也面临新的要求以满足电力、网络容量及速度的要求;传统的机构整合方式也将发生改变,以城市运营商为核心的更高效的资源平台或将产生。


规划整合,协同发展城市运营的过程中,城市规划工作将与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政策及规划进行整合。在国家、省市或者地市层面上,各级政府都会积极出台各种规划,包括宏观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公共财政预算、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环境政策、产业政策等,然而多种规划往往不能做到完全兼容,颇多冲突之处。城市运营正是基于这种现实情况而产生,通过将城市发展的各种主体、各种活动形式、各种资源要素进行统一规划,实现空间、时间、内容、逻辑上的整合,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协同发展。

在人工智能时代,这种规划整合、协调发展的模式将更加容易实现。借助人工智能及其它技术的帮助,各种规划将能够完成虚拟空间层面上的叠加融合,多层次、跨部门的规划内容实现有机整合,地形、河流等地理信息,交通道路现状及规划、环保要求、土地性质及红线、区域经济发展定位等等信息将在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的帮助下,完成真正的城市综合运营。


远近结合,战略导向城市运营提倡绿色、可持续发展,追求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结合。在当前的官员考核和晋升模式下,各地政府迫于GDP指标的政绩压力、财政收支压力等,在权衡地方短期利益、长期利益、经济增长、环境保护之时难免有所顾虑。城市运营商则有所不同,在较长的建设周期以及更长的运营服务周期中,城市运营商必须将目标定位于城市综合收益。并且,这种综合收益、可持续发展也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生态可持续,社会、经济等维度的可持续也是重要的内涵。城市运营的模式之四,即是达到在保持自然资源质量及其可提供服务的前提下,在不超出生态系统远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使城市经济发展的现实净利益增加到合理水平。


人工智能产业无疑更加符合这一模式的导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❶ 从产业性质上看,人工智能是智力密集型产业,与传统资源密集、劳动力密集等产业相比,其先天便更加符合绿色、可持续的环保要求;❷  从产业融合的角度看,人工智能技术与其他产业的结合,将极大的提高各企业的管理水平、生产技术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物流运输流程。
系统优化,整体提升城市运营的过程涉及各种城市要素,其运营模式的最后一个层面即是以系统化的视角,动态整合城市内外部资源,实现城市系统效用的整体提升。


城市运营以城市为对象,不管是旧城改造、新城开发,其影响范围少则数万人、数平方公里,多则数十万人、上百平方公里、上千家企业,动用的资金以十亿计。其核心则是完成现代城市的四大基本功能:生活、工作、交通和休闲。城市运营商则以城市功能平衡发展为目标,避免顾此失彼,在出现利益背反时做好利益平衡。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城市运营商所承担的系统优化提升工作将更加容易实现。在城市整体系统中,各子系统有各自不同的目标,各子系统之下也有更小的系统,各利益主体也有不同诉求。


面对庞大的人口规模、企业数量、资金规模、交通需求,传统的决策方法、管理模式难以支撑,基于大数据、物联网,以人工智能辅助管理的模式和决策方法则可以解决这种利益平衡、系统优化的难题,为城市复杂系统的动态优化提供可行之道。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列表
北京总部粤港澳大湾区总部浙江余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新源南路3号平安国际金融中心A座21层2101B
ADD: 2101B Tower A, Ping A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Center, No.3 Xinyuan South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7, P.R.C
邮编/Postal Code: 100027
电话/Tel: +8610-84865518
传真/Fax: +8610-84865978
邮箱/E-mail: BVC@cn-bvc.com
华晟基金 © CopyRight 2019 BRIGHTVISION CAPITAL Co.,Ltd. 备案号:粤ICP备18014989号